上週開車的時候和阿吉、肉粽聊起了電影。

筆者隨口問「獵殺幽靈寫手」如何?

肉粽就問:「是尼可拉斯凱及演的那部嗎?」

不能否認 ghost writer和gohst rider 確實會讓人搞混 。

之前讀過余光中的日不落家,作者在前面先虛寫了偉大的GBR,在談到他散落世界的女兒們。

獵殺幽靈寫手是部描寫英國的電影,筆者在欣賞之前還查了一下網路,

發現一個值得一看得評語。

不過內容和筆者假設的倒是差很多,名字翻譯得很懸疑,感覺有點像恐怖片,但電影是部政治驚悚片。

本文要說的不是《獵殺》,而是另一個傑出的英國導演,蓋瑞其。

蓋瑞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或許不是導演的身份,而是瑪丹娜前夫。

但是被冠妻姓的結果不影響他的風格。

 

在福爾摩斯之前,筆者只有看過snatch,

老實說,筆者看這兩部電影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導演。

snatch是因為brad pitt,福爾摩斯是因為小勞勃,

snatch帶給筆者相當大的影響,看了這片筆者才發現電影也可以這樣拍,

停格、慢動作、錯亂的閃前閃回,看似破碎的劇情,卻有著英倫的無厘頭。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土耳其仔將牛奶丟出去,之後引起了一連串事故,

導演的詮釋手法,感覺是倒敘,但是串通之後令人不禁莞爾。

原來這就是外國的黑色幽默阿。

 

不過蓋瑞奇出片不多,加上筆者看電影非常隨興,所以和蓋瑞奇疏離了將近十年。

直到福爾摩斯。

當筆者看到前面去阻止邪教組織的時候,筆者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到了打拳擊的時候,筆者實在忍不住,按下了暫停,立刻上網去找導演,

果然驗證了這種熟悉的感覺就是蓋瑞奇。

 

風格真的是種很奇妙的東西,他會跟隨一個人很久,也許是一生,也許是半輩子。

跟隨一生的例子就好像李白,永遠的半醉詩仙,少年秉燭夜遊,晚年死於撈月。

半輩子的例子就好比瘐信,被迫遷移後,詩風斗變,一洗過往宮體艷詩的風格。

用在流行音樂更是明顯,

周節輪的歌,旋律都差不多,就好像藉口和擱淺,筆者一直都會唱錯。

電影,這種動態的敘事文學作品,更是導演、編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差別只在於強弱與否。

 

之前斗南的前同事曾經跟我辯論,他覺得snatch不好看,但是他又覺得福爾摩斯很好看,

這差異或許是在於電影劇情的流暢度,

相較之下snatch或許跳動的太頻繁,沒耐性的觀眾或許會不習慣,

但新舊比較,snatch更存在著年輕鬼才初試啼聲的精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