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疫情險峻,三級也延長到6/28。
許多餐飲店索性都歇業。
有些就轉外帶拼求生,而這些轉外帶的店家通常都會打折吸引顧客上門。
根據筆者以往的外帶經驗,小吃類的通常會比較貴。
有的小吃店飯麵外帶和內用的價格都不同,因為要多給你容器。
這波轉外帶求生的,十之八九都是簡餐店類型,
這類店家如果要外帶,不打折基本上吸引不到足夠的消費者。
理由很簡單,
以品田為例,內用可以享受服務冷氣,免費加飯、高麗菜絲、芝麻醬、麥茶。
一份300元的餐點變成便當,還賣300,當然消費者會興趣缺缺。
相反的如果你調降價格,然後捨去複雜的配菜,推出精緻的便當,
即便仍然比其他平價業者貴,但是消費者的意願就會升高,畢竟有種「好便宜」的感覺。
就筆者去拿過兩次的經驗,都還有四五份以上在排隊。
有些火鍋店打得折扣也很兇,不過火鍋店帶回家吃感覺就是差強人意,
醬料要自己處理、冷氣要電費,這個不買一送一瘋狂促銷,基本上似乎沒啥買氣,
吃到飽的火鍋店筆者就覺得這波真的會很硬。
不打折的店當然還是很多,除了上述的小吃店,飲料、pizza、鹹酥雞等這種本來就沒內用的餐飲類型,當然就沒必要打折。
至於如星巴克這類的咖啡店,外帶要不要打折,筆者覺得很值得探討。
筆者經過幾次附近的星巴克,發現人車少了很多。
畢竟去星巴克的真假文青們,除了享受比較高級的咖啡外,重點還是裡面的空間環境。
點一杯快兩百的咖啡,可以坐一個上午或整天,不論是聊天或工作,換算下來cp值真的很高。
但是現在無法內用,等於以前的附加價值都不能享用了,CP值瞬間打到地獄。
如果你是主要為了聊天、休閒、耍廢去星巴克內用的消費者,現在無法內用,你還會去買星巴克的咖啡嗎?
筆者覺得次數一定會減少。
像筆者這種牛飲的消費者,哪裡便宜就去哪裡買,
超商代收還可以加購一杯39的大杯拿鐵,不是更划算嗎?
除了死忠的咖啡追隨者,筆者覺得星巴克這波業績應該掉很多。
星巴克有得來速,或許他們覺得他們跟麥當勞一樣不需要打折,
以單一店營收而言,筆者相信星巴克的得來速應該不是營收主力,內用和販賣精品才是獲利來源。
不能內用省下的人力、清潔等成本,拿來打折回饋消費者不是很好嗎?
不過畢竟是外商集團,或許高層覺得隨風起舞的打折只是破壞自己的行情罷了。
要成為玻璃窗前的蘋果文青,可不是那麼廉價。
本多終勝,撐過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