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老子韓非列傳:史記的侷限〉,《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印刻,2020.5

1649258511551.jpg

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以及對許多史料的重新解讀、配合考古和文獻出現的新的歷史研究方法論,我們反而可以比司馬遷更貼近那段離我們有三四千年以上的古史。......司馬遷所受的最大限制,是漢代在知識傳統上的繼承,遠一點繼承春秋戰國的諸子學,近一點又承受了秦始皇焚書所帶來的巨大傷害。所以司馬遷看待古史不可能很準確,沒有辦法讓我們完全信任。p185

 

感想:

1.寫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歷史,通常就是言簡意賅。這點為難司馬遷了。

2.作者有談到焚書的危害,差一點把春秋戰國時代所累積的文化遺產全數殲滅。話又說回來,現代教育大概也沒多少人在意這些八股的經典了吧。

 

(老子出關留下道德經的敘述)後來註解史記的人以訛傳訛,說老子過的是函谷關,但秦獻公的時候還沒有函谷關的存在。......首先魏獨立成為封國是在三家分晉時,距離孔子去世已經七十多年了;其次老子的兒子要在魏為將,得是老子一百多歲之後才生的,要不然李宗也跟它父親一樣長壽,活到一百多歲。再次,哪怕老子和孔子同年,依照史記的世系表,從老子出生到漢文帝的時代,他們家只傳了八代,卻經過六百年的時間,一般情況是三十年左右傳一代,可是他們家平均七十多年才傳一代,這可信嗎?p192

根據這個標準來判斷(用擔任過膠西王太傅的李解回推),如果李解是李耳的八世孫,倒推回去,用一代三十年正常的時間來算,李耳的年代應該是在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左右,也就是戰國中後期,這個推算剛好可以配合上老子道德經文本中所展示的證據。史學家錢穆寫了四篇關於老子年代考據的文章,清楚列舉了老子行文所出現的戰國名物和詞語,具體否定了老子生於春秋時代的可能性,而且《老子》的行文風格是直白陳述道理,不只跟《論語》有巨大的差距,反而接近《荀子》或《韓非子》。我們今天或許要接受錢穆先生給我們的結論:第一,《老子》作者應該是戰國人,第二,《老子》的成書可能晚於《莊子內篇》。p193(書中敘述李耳和另一個歷史人物老聃混雜在一起,老聃擔任過周太史,時代與孔子接近。老聃李耳差了三百年)

 

感想:

這邊的論證蠻有趣的,筆者以前讀史記看到那些活神仙(幾百歲的人瑞),都把他們當作神話傳說來看,沒有深思去辯證。作者用簡單的人類常理去反推,找出司馬遷疏忽之處,值得我們學習。畢竟不是每個哲人都活到老、生到老吧。

 

對孔子來說,他不忍心看到自己信奉的宗廟傾頹,寧可用肉身去扮演最後一根支柱。但對許多處在封建宗法邊緣地帶的人來說,他們關心的往往只是這座大廟倒下來的時候會不會壓到自己。p194

 

 

感想:筆者讀到這句話覺得作者應該是有言外之意。有點像在描述台灣這數十年來某些政治人物的特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短歌行不行 的頭像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