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第一周的某天下午,筆者前往開幕沒多久的故宮南院洽公。
南故宮的設計筆者沒有研究,不過外觀有稜有角,感覺龍飛鳳舞,
似乎刻意挖了護城河,讓建築物主體宛如湖中的碉堡。
從停車場要走到入口,大概要十分吧。不過植被都沒完成,風沙陣陣,其實有點痛苦。
走進大廳,其實空間非常寬敞,一堆預約的民眾和遊客等著導覽。
在仔細觀看四周,就可以發現被人詬病的工程修護。
門票走高鐵風,正面註明了「搭高鐵遊故宮」的口號。
導覽人員看起來都不年輕,似乎由一堆退休志工和文化替代役組成,沒有正妹熟女真的讓筆者一萬分的失望。
售票大廳樓下是兒童館和紀念品區以及用餐區,因為南院定位亞洲文化,因此兒童館也走亞洲風。
兒童館以印度神話的哈奴曼為主角,介紹了其他亞洲國家的飲食和服裝,
最可能吸引小朋友的大概就是羅摩衍那的互動遊戲,
羅摩相傳是印度主神vishnu的化身,猴神哈奴慢相傳是孫悟空的原型。
不過當天可能人太少,志工伯伯一直躲在後面玩互動遊戲,一個人霸佔了20分鐘吧。
裡面大量運用kinect互動遊戲,不過似乎良率不高,有些開始故障,對應外面的修繕工程,還真的是相得益彰。
其他的展館必須依照門票上的時間才能進入,為了保護古物裡面禁止照相,
礙於時間,筆者只能走馬看花,什麼奔流嘉義歷史館當然就很自然的跳過。(這個擺在故宮幹麼???)
大概比較值錢的是明清的瓷器,也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器具。
當天人潮算普通,行進還順暢,不過位子稀少,展廳裡面找不太到可以歇腳的位子。
最後的至寶廳,放的是翠玉白菜,連導覽都不行,可能怕聲波震壞吧。
筆者記得小學的時候好像去北故宮看過白菜,這次看只覺得比印象中的小。
彙整心得:
1.建物外觀壯闊,風景日後應該很漂亮,在這裡路跑應該很舒服。
2.展廳空間大,卻只有聊聊幾廳展示,扣掉一些無趣充數的,真的可惜了。
3.餐飲還有進步的空間。故宮應該要多利用出租賺錢。
4.紀念品缺乏書法類的一些小物,不是每個人都對白菜和肥肉有興趣。
5.一開始定位亞洲文化館就是次級院區的決策,如果擔心字畫類毀壞,誠如某教授所言,至少把器物類搬來,好歹也要搞個毛公鼎。
感想:
筆者對瓷器興趣缺缺,故宮沒有字畫展,看不到蘇學士的墨寶、祭姪文稿,算什麼故宮?
只能說小花縣長被婊了,自以為搞到一個一級院區,其實次級再次級阿~
希望英文蔡上台之後,可以把器物類搬來南故宮,甚至部份的字畫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