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挖鳥糞的華工往往被稱為奴隸;而實際上他們就是奴隸。就如一位當時的觀察者所言,他們「沒有任何名字或權利⋯⋯⋯只是搬貨搬到筋疲力盡的動物。」他們的合約雖然載明他們不是奴隸而是契約工人,但換句話說,這也讓他們被困在可怕的地獄中;永遠沒辦法賺足費用用支付旅費和少得可憐的食物,因此現實上根本不可能獲得自由。有些人甚至並非自願參加,而是被強徵、綁架,然後被迫上了船。 杜菲爾德親眼目睹了這群華工的悲慘遭遇。「在將這些秘魯鳥糞礦藏鏟入船隻時,那些被迫在這裡勞動的人們所面臨的猛烈炙熱、臭氣熏天和被詛咒般的環境⋯⋯我想不到有什麼地獄可跟它相比擬。」一八七〇年美國領事威廉森則形容這群人的生活方式太可怕,許多工人認為死亡反而是一種仁慈的解脫。他指出每座島的懸崖邊甚至遭設置守衛,來防止這些工人「絕望時」投海自殺。美國歷史學者瓦特,史都華在他一九五一年影響深遠的著作《秘魯的中國奴役》(Chinese Bondage in Peru)中總結他們的悲慘生活,記述如下::「秘魯中國苦力的情況糟透了。他被帶來秘魯決不是為了自己好。他在那裡服務的是秘魯雇主的利益。 ⋯⋯他沒怎麽被當人看人看--確切來說,就是部賺錢的生產機器。他的身體、社交心理問題全都一團糟。 根據統計數據,這群工人存活的機會渺茫:在這個產業開始發展的頭十五年,每年死亡率介於百分之三十五到之四十。名義上五年約結束後還活下來的工人少之又少。 秘魯政府雖然在一八五四年廢除了奴隸制,但對鳥糞產業的華工而言,卻幾乎沒什麽差別。 他們仍然深陷進退維谷的絕境。跟那些從非洲被帶到秘魯的人們不同,他們屬於契約工人,也就是說他們在法律上從來就不被定義為奴隷,所以也沒有資格獲得自由。廢徐奴隸制之後情況只會更糟。現在已經沒有非洲奴隸了,所以對中國工人的需求變得更大,但直到2009年,秘魯政府才終於對該國過去虐待移民一事正式道歉,但這份道歉也只針對秘魯的非洲裔奴隷後代。P201-202
感想:
1.這裡講到的是中國到秘魯工作的華工。工作是挖鳥糞。鳥糞的價值可參考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743。
2.以前常聽到美國的華工,秘魯挖鳥糞的華工到是第一次聽到。上述網站並無講到華工。
3.契約工人和奴隸的定義蠻有趣的。非洲奴隸解除奴隸身份之後也會變成被虐到的契約工人嗎?
在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之前,這位皇后偏好羽飾帽子的習慣在法國和其他地方的上流仕女蔚為風潮。這些羽毛本身主要並非來自鷺鳥和白鷺,而是來自大型的花俏鳥類, 比如鴕鳥、孔雀、雉雞和鸛鳥,但仍掀起了一場全球貿易。如同高級時尚界常常發生的,最初富人間的一時興起,很快也慢慢滲透到中產階級:北美和歐洲的布爾喬亞們蜂擁至倫敦、巴黎和紐約的百貨公司,購買最新設計。在羽毛時尚需求的全盛時期,單是巴黎就有超過四百二十五間的羽毛商(plumassiers)。同時,大西洋對岸的紐約女帽產業也雇用了八萬三千名勞工;他們待的大多是高工時、低工資的血汗工廠。 大眾需求持續提升加上有利可圖,意味著毛皮與羽毛數量的需求急遽成長。光是一八八五年,倫敦的拍賣行短短三個月間就竇出了七十五萬張雪鷺和小白鷺的毛皮。在二十世紀頭十年, 英國就進口了超過一千四百萬鎊重(超過六百萬公斤)、價值約兩千萬英鎊(現今價值逾二十億 英鎊)的羽毛。P222
感想:這裡的皇后是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妮。
1886年某個夏日,查普曼前往曼哈頓的「仕女一英里」(Ladies'Mile)散步, 這裡是紐約甚至是世界最時尚的購物區。當時他發現,經過他身邊的許多女性都戴著華麗的帽子,每一頂都以毛皮和羽毛裝飾,於是他決定算算看眼前的裝飾中究竟有多少種鳥類。在這次和之後的散步所紀錄到的七百頂帽子中,大約四分之三都有羽飾,當中辨識得出來的鳥類至少就有四十種。這結果與歷史學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的紀錄相仿:每年有數百萬隻鳥被殺害,以滿足製帽業不斷增長的羽毛需求。這種帽子到後來變得越越發荒謬:「有些女人甚至想要在帽子上放上整隻貓頭鷹標本,或是以珠寶簇擁整隻蜂鳥製成的胸針。」P226
感想:
大概幾十年前還流行皮草,從古至今女性的審美觀真的很怪。女人的打扮簡單說是為了取悅、吸引男性的目光。對男人來說,女人最好的裝扮其實是若有似無或者乾脆不穿。哪個男人看到女人帽子上有一隻鳥可以興致勃勃?
其實可以說,人們所謂的「老鷹」(Eagle)並不存在。「Eagle」只是随意附加在大型猛禽子群身上的詞,例如鷹鵰(HawkEagle)、蛇鵰(Snake Eagle), 鵟鵰(Buzzand Eagle)、大冠驚 (Serpent Eagle) 和海鵰(Fish Eagle ),以及「真正的」老鷹――鵰屬(Apsila) 鳥類,所以事實上,「老鷹」這個詞與生物學上的範疇並不怎么相符,那只是我們語言上的便宜行事而已。P246
感想:
1.作者表示正確的是鵰。
2.筆者查了一下,生物學的分類有鷹形目和鷹科,屬和種也是有鷹相關。作者指的應該是英文eagle而非中文鷹。
一經中央公告後,不只沒有轉餘地,後續該如何完成目標的詳細施行細則也一一下達。幹 部指示家庭主婦將鈴鐺綁在稻草人上面,再將它們放在樹上和煙囪等戰略高點。學生則被告知在竿子末端綁上飄動的布條,再用它們追趕騷擾麻雀。其他人則被敦促著組隊一邊敲打家用品,一邊高聲呼叫,以確保麻雀一刻都不得休息。隔天早上破曉前,韓素音親眼目睹了一場麻雀對抗戰,一隊隊的男男女女聚集在街頭準備作戰。 她回憶,起初麻雀一小群一小群的四處飛,但很快就開始散開,不是停在樹上就是再電線桿上。每當這些麻雀要降落時,眾人就會用長竿驅趕或接連發出噪音大喊把他們嚇飛。他們實在無處可躲。被噪音騷擾到的還不只麻雀:韓素音也看見雨燕、烏鴉和喜鵲等一群鳥兒也也近乎 瘋狂的四處亂飛。P277
還是有一些鳥差點就能逃脫。一群飛入波蘭大使館的麻雀起初還得到外交人員的庇護,當時使館人員斬釘截鐵地拒絕暴民入館的要求。不過麻雀也只得到短暫的庇護:使館很快就被這些不斷敲鑼打鼓的群眾包圍了兩天兩夜。最後使館人員還是得鏟走館內上百隻的死麻雀。從表面上看來,這場打麻雀運動取得了莫大的成功。據稱有十億隻麻雀雀遭殺害,雖然這數字 有點誇張,不過毫無疑問,確實有上億隻麻雀喪生。在這場大屠殺後,該物種馬上在中國瀕臨滅絕。而整起事件最扭曲的部分是,幾年後中國卻不得不目蘇聯進口二十五萬隻樹麻雀,以彌補那些被蹂躪的數量缺口。這場大屠殺後不到一年,可怕的後果降臨。一九五九年六月至七月的稻米收成淪為一種災難。當時產量會驟降,理由很簡單:雖然麻雀秋冬確實以種子與穀物為食,但繁殖季節的成鳥得用幾百萬隻昆蟲餵食幼鳥。現在所有的麻雀都消失了,因此包含最具破壞力的大批蝗蟲在內,許多昆蟲都能把珍貴的穀物洗劫一空。P279
感想:
1.這裡描述的應該是中國大躍進時代的打麻雀運動。殺太多麻雀結果導致後幾年的大飢荒。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9%93%E9%BA%BB%E9%9B%80%E8%BF%90%E5%8A%A8
2.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何況毛主席還坐擁後宮佳麗。
3.妄想挑戰大自然往往都會被大自然反噬。
他們在二〇〇五年合著的毛澤東傳記中揭發了真相:毛澤東已經準備好接受大量死亡是實行激進大躍進政策的必然結果。當死亡人數逐漸明顯上升時,中國外交部長陳毅於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宣稱:「這一點代價應該付出,不值得大驚小怪。在戰場上班房裡不知犧牲了多少人,現在有點疾病、傷亡算不了什麽!」這個看法與毛澤東相同,事實上,或許這正是他本人的想法。一年後上海的一場秘密會議上,毛表示:「大家吃不飽,大家死,不如死一半,讓另一半人能吃飽。」P292
感想:米國應該要感謝老毛,有毛主席存在過,米國打中國才比較容易。不然應該沒現在那麼簡單用關稅就打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