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訪問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的專訪值得大家思考台灣其他嚴肅的議題。
【王筱君╱台中報導】(20140405)「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後,妖魔鬼怪紛紛出籠,一切預期惡果皆已顯現,農地變成種房子而不是種農作物……。」他是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2000年因難擋《農業發展條例》修法辭職下台,無須等待春秋之筆,不過14年光陰,台灣農地已遭受無法挽回的破壞,《蘋果》專訪彭作奎,揭開朝野、全民不願面對的4個農地真相。
【真相1】建工廠夜市 污水危生態
2000年1月頒布《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當時農地面積約有81萬公頃,但據農業普查資料顯示,2011年耕地面積只剩54萬公頃,換句話說,11年來台灣已消失27萬公頃可耕地。
彭作奎揭開真相
「消失的27萬公頃被挪作興建農舍、違規工廠、夜市球場等其他用途,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彭作奎觀察,新興農舍往往建在優良農田間,導致灌排系統受影響,家用污水一旦排進灌排系統、流入田間,勢必影響糧食生產安全與衛生,嚴重時甚至會危害生態。
2012年10月中央研究院在「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中亦提到,10年來,台灣消失相當於1770座佔地26公頃的大安森林公園耕地面積,其中1.7萬公頃用於興建住宅與農舍,是15個台北市信義區面積,約1121公頃。
【真相2】退休族瘋買 只為度假用
現今絕大多數農民、特別是「年長」農民購買農地往往非用於生產,而是作度假、消費之用,與當初修法主旨「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背道而馳。彭作奎表示,現階段農地政策造成新進農民以退休族、年長企業家及退休公務員為最大宗。究竟購買農地可獲哪些好處?彭作奎分析,第一,農地可興建農舍,第二,可領取休耕補貼,若以每年2期計算,補貼金可達9萬元,第三,購買者若超過65歲,加入農保半年,每月還可領7000元老農津貼。
福利年耗700億元
老農津貼與農地休耕政策使政府每年花掉700億元,佔據63%農委會預算,「太多福利誘因,是造成現階段農地快速消失主因。」近年,台灣農家戶數不斷增加,農業就業人口及農民比例逐年上升,彭作奎直言:「這是全世界先進國家看不到的弔詭現象。」
【真相3】糧安亮紅燈 自給率須升
扭曲的農業及福利政策直接衝擊台灣糧食安全。2012年全國糧食安全會議決議將我國糧食自給率,由目前的33%提高至2020年的40%,彭作奎提出警告:「台灣農地政策若不及時回頭,未來在糧食安全上,恐怕不足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
安全底線60萬頃
「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但沒有農民,還是會有新的農業經營者。」彭認為,當務之急除引進資金、人才與技術,農地政策也須恢復至當初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辦法,使全台農地面積回復60萬公頃安全底線,維持一定糧食自給量。他舉中國為例,為維持13億人口糧食供給,須有18.2億畝耕地,在城鎮化過程中,學習歐洲農業化政策,將人民公社蓋的土樓,改成集中住宅,讓出農地,「這才是完整鄉村發展,農民可住在現代化住宅,同時能維護優良農田。」
【真相4】年蓋900農宅 宜蘭最嚴重
自《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實施以來,全國70%新興農舍坐落在宜蘭,2010年起更以每年600~900棟速度成長,平均每天有2棟新農舍在蘭陽平原拔地而起。
農地保護是趨勢
日前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孟格爾來台,對宜蘭竟然可以讓國民恣意興建農宅、陷入無政府狀態感到驚訝且無奈,孟格爾稱此舉若發生在德國,絕對會被列入醜聞及判刑的。農地保護政策已經是全球趨勢,先進國家更是少不了完整區域計劃、國土計劃,任何一塊農地絕不可能興建建築物。反觀台灣,竟然是在最好的農地上蓋水泥住宅或工廠,即使早已卸甲歸田,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他仍不忘替「看不見台灣」或「不看見台灣」的農地破壞現況,敲響一記警鐘。
《農業發展條例》大事記
★2000/1/26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規定興建農舍之農地面積至少需0.25公頃(756坪)
→結果:大開農地炒作、興建豪宅方便之門
★2001/4/26
因應《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5項,內政部營建署邀集農業委員會、環保署、各縣(市)政府研商訂定《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
→結果:同上
★2007/6
民進黨立委林樹山領銜,不分藍綠46位立委連署要再度修改《農業發展條例》,主張大幅度放寬興建農舍面積限制,從原有0.25公頃放寬至0.066公頃(約200坪),迅速一讀通過
→結果: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胡忠曾說:「一旦三讀通過,台灣農業不用發展了。」經各方努力,幸好及時擋下修正案
★2010/9
自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通過後,共有85件申請案,皆假農舍之名行建廉價別墅之實
→結果:內政部、農委會遭監察院糾舉《農業發展條例》扭曲原意,導致集村農舍變別墅
〈彭作奎建議 凍農舍政策〉
......彭作奎提出3項建議。首先,政府可從行政命令做起,廢止或凍結新購0.25公頃農地可興建農舍政策。農地非一般商品,是不可再生資源,不適合完全用經濟理論來處理,「真正務農的人,應能用合理價格購買到農地。」彭作奎擔憂,未來農地若與建地價格相仿,真農民將因取得成本過高、無法為生,反扼殺農業生機。其次,妥善解決農民津貼問題。老農對台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政府有責妥善照顧,但對年輕或新進農民則不宜再有特別待遇,否則每年編列龐大預算補貼住豪宅農舍的退休公教人員與富商,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最後,推動「小地主大企業」改變農業宿命,讓擁有小面積農地的農民,尤其無力耕種、無收入老農,可將農地租給有意願耕種佃農,擴大耕地面積、降低成本,解決廢耕地過多與老農生計問題。
感想:
去 過農博之後,看過那些照片貼在人民最大總統府上的潮農,乍看之下似乎你會覺得農夫很好賺,但根據筆者與認識的農家子弟談話,那些新進農夫不能代表台灣更多 的傳統弱勢農夫。就筆者生活、工作看到的,在台灣務農能致富的大概只有茶農,其他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賺。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筆者周遭來看,假農夫越來越 多,當然中南部很多都是長輩遺留下來,這和文中所言一些退休族群瘋買農地蓋農舍有差。但是農保真的有夠便宜,筆者單位有個臨時人力,一週來三天,原本他可 以來更多天,但該員工就堅決不要勞保,只因他不想放棄農保。務農者當然可以兼差,但是台灣人天性「肖貪」,只要哪裡有好處、哪裡有漏洞,大家就會往那裡走。筆者單位的案例還算有在務農,北部很多新農夫大概就沒那麼勤勞了。
同事g有長輩遺留的農地,但礙於身份,他無法加入農保,但是太太和媽媽就不客氣 的轉入農保,省下了不少錢。但是他一直想在附近中心地帶找尋畸零農地,合併原本的農地計算蓋農舍。至於有沒有領休耕補助,這就不是筆者能探聽到了。
台灣人貪小便宜的天性,沒有幾個人能看著便宜不去佔,更何況又不違法!!
西漢文帝廢除「盜鑄錢」的法令,讓百姓都可以鑄錢,但是一旦大家都可以鑄造,就會偷工減料,加入比較便宜的鐵、鉛等金屬,因為這樣才可以賺更多的錢。
因為錯誤的法令,所以造成弊端,為杜絕這種情形,政府就必須去改革,杜絕這些人貪小 便宜的行為保護真正熱愛農業、務農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糧食自給率不高的問題。自給率很棘手,首先筆者之前說過,作農夫真的那麼好賺,那竹科早就倒光 了。現在大學生滿街跑,一百個中沒幾個願意吹風曬日、一年到頭有可能賺不到一台iphone。再者,台灣人工那麼貴,潮農都發展有機農業,但是台灣人民收 入倒退十多年,沒幾個窮人可以每天吃有機蔬果。很多農夫種植的蔬果,農藥比你我想像的多很多。很多舶來品除了碳足跡外,也加了你我都不清楚的東西保持鮮度。
至少先改掉浪擲的福利補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