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可以說是一種知易行難的道理。為什麼呢?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老掉牙的話。意思是假如天平的兩端擺著節儉和奢侈,十之八九會朝奢侈的方向傾斜。但是能確實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古人曾說過:「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一文中有解釋有德者一切的成就都是從「儉」字做起,因為儉,欲望就會少;欲望少了自然就達到「無欲則剛」的境界。相反地如果奢侈,就很容易貪圖富貴,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招致禍患。偉哉此言,綜觀古今中外成大事者確實都沒有多餘的欲望,也因為他們「心是儉」,才能全心全意成就自己的事業。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曾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很多人日進斗金,卻夜夜笙歌,賺的多花得也多,到最後什麼都沒留下。也因為王永慶的勤儉,造就了台塑集團今天的影響力。有錢人跟一般人想的都不一樣,這個概念在很多理財書籍都有介紹。亞洲首富李家誠認為教養孩子就是要讓他們「吃苦」。據說李澤楷到美國唸書時李嘉誠只給予基本的生活費,其他的開銷,身為首富之子必須去打工賺錢。網站曾經披露,李澤楷到現在仍以舊車代步,沒有其他額外的奢侈。經營之神王永慶更是嚴厲,其子女在國外求學,生活費都要靠打工。藉由打工培養勤儉、吃苦的態度,最後才能有所成就。日本宅男股神小手川隆雖然富可敵國,但是平日都卻常去百元商店購物,也無多餘的奢侈品。孔夫子曾說過:「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反觀現在社會,月領22k者,卻盲目追求流行,寧願借貸購買高級手機、名牌服飾。寅吃卯糧的結果就只能等樂透開獎冀望中頭獎一夕致富?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儉是節儉,同時也是節省、節約。很多人聽到儉都會直接想到金錢方面的節儉。其實生活周遭所有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力行「儉」。例如時間,很多人不懂的利用時間,加上做事沒計畫不能妥善安排時間,娛樂、聊天時間總是多過正事,自然而然今日事就變成明日畢。愛迪生因時間寶貴,常常一天只睡四小時,因此才能成為發明大王。這裡不是要叫大家減少睡眠時間來做事,而是我們應該要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很多人都認為公家機關做事情曠日費時、效率極低,但事在人為,柯文哲市長上任之後,不就簡化流程,節省時間,提昇了效率嗎?
台灣能源仰賴國外進口,加上河流湍急,水資源不易保存,理當要珍惜取之不易的資源,但是長期低廉的水費,讓民眾節約的觀念只有限水了才會想起,節約能源的觀念始終無法融入日常生活。如今面臨六十年大旱,我們更應該要好好正視節約水資源的課題。除此之外,環保意識抬頭,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爭議不斷,但台灣發電量從09年谷底後,逐步攀升。換句話說,台灣用電量如果降不下來,環境議題只會更嚴重,降不下來的主因不外乎廉價電力讓耗電產業不在乎浪費,人民平日也無法落實節約電力。呼應前面所說,台灣人其實節儉金錢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在節約能源上卻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很多人會覺得儉就是小氣、吝嗇,一件事情總有正反兩面,過猶不及,都是不恰當的。武田邦彥在《假環保》一書中有談到日本有位高中生為了減少碳排放,每天都不吹冷氣,但是大學入學考試將至,卻熱到無法讀書。武田邦彥認為這就是一種「過頭」的行為,很多事情過了頭,往往會得到反效果。《說文解字》說儉是約,從小師長就教導我們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應當把儉當作一種常識、一種習慣、一種信念。不論是金錢、時間、能源,我們都應當好好珍惜、好好的善用,重新落實儉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