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論文有點心煩,突然想看看清末的歷史,跑去借了一本《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時報出版。
作者是一個老外,名喚史景遷 (D.Spence),用了「遷」,不曉得是不是想媲美司馬遷?
![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上冊>](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1.book.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3/0010159563.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用老外的觀點看清朝,和我們傳統認知不太一樣。老外的資料,有一些是我們不清楚或沒有的。
書中有幾點蠻有趣的,值得記錄下來。
1、南海康有為
這個保皇派的革新大將,據說書法寫的不錯,也頗有文采。
相聲瓦舍曾經把他和啟超拿來編橋段。(應該是戰國廁)
一般印象是六君子變法,失敗就溜到日本。本書談到老康
......在他的支持者眼中,康有為的行徑似乎已經溢出常軌。
以致許多贊助者開始質疑他們獻金的流向。
康有為揮霍無度且不善理財,性喜旅遊且常有一年輕女伴相隨,
他一度棲居巴黎(曾作熱氣球鳥瞰巴黎)
並買下瑞典海岸的一座小島作為避暑之地。
他的投資反覆無常,大筆投入墨西哥投機風險事業的資金,
結果因墨西哥革命而血本無歸......(頁317)
這個很有趣的,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第一,搞政治、革命都很有錢,而且會有很多人捐政治獻金。
第二,這類人通常失敗還是在外面風流快活,死道友不死貧道。
第三,康有為的投資很爛,喜歡買投機股,且不設停損停利。
第四,這類人通常有熱血青年會追隨,不過他們只喜歡熱血「女」青年。
對照民進黨一些台獨基本教義的大老,還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當然這也並非壞事,人非聖賢,好色之心人皆有之,革命失敗不是就要禁慾一輩子吧????
這又牽扯到一個現象,就是表面形象的問題。寫書的人,如果是要讚揚某甲,那麼某甲負面的事情就會隱而不宣。
就好像〈漢高祖本紀〉中,你會讀到他把女兒兒子推下車的片段嗎?你會讀到「分一杯羹」嗎?
都不會,因為司馬遷在高祖本紀要塑造的是他的大度、開創者成功的典範形象,
這些接近人性但帶有負面色彩的事蹟,就移到別的篇章。
還有一些民間童話故事的選本,如果有飛將軍李廣的,通常會告訴你,他射石頭很屌,深入匈奴禁區很勇敢。
小朋友就被影響,還真的以為李廣多神。
李廣其實光榮的事蹟沒幾件,曾經免職賦閒在家、用計殺害投降的羌人,最後因逞強造成延誤軍機而自殺。
但是為了塑造他英勇的形象,那些選本會故意刪去。
同樣的對照現實社會,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影劇明星,
很多都是代言什麼東東大使,但是私底下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情都幹過。
真面目就只有蘋果日報和壹週刊會報。
和日本av女優比起,我還覺得av女優真誠多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