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了中興新村的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姑且紀錄。
a、好姊妹
文獻館二樓有個展覽空間,裡面放了一堆和老美相關的文物。
進去有塊看板寫著台灣省姊妹州文物陳列室,日期標著民國90年。
筆者蠻好奇小綠名嘴們知不知道這個地方,
筆者覺得自由時報高層看了應該會很生氣,明明就是台灣國,還留著什麼台灣省這種過時的字眼。
話又說回來,跟米國一堆州結拜,那為什麼不直接跟米國建交?
又或者蒐集五十幾洲的蓋章,就可以跟米國成為邦交國?
既然叫做文獻館了,代表陳列的都是歷史。
所謂的歷史當然就是過去發生的事實,
筆者覺得台灣有一群人喜歡用改名來伸張自己的正義,喜歡用改名表達對過去的不爽。
過去發生的有好有壞,要不要全部用改名的手段來掩蓋住對過去的悔恨或痛苦,筆者不覺得一定要這麼座。
歷史不就是態度中立、忠實的呈現嗎?
有的改了就改了,但是更多時候改了,味道就變了,但是那些想忘記的記憶還在。
阿,對了,房間內還有一隻海貍標本,不知道是那一州的禮物?
說不定在那個州的紀念館也有一隻台灣黑熊。
筆者一直好奇,有姊妹州也有姊妹校,為什麼不叫做兄弟州或兄弟校呢?
可能是好兄弟這個名稱許多人都會聯想到農曆七月吧。
B、秦始皇本紀
另一個房間有個看板寫著秦始皇本紀中徐福極有可能來過台灣。
筆者覺得歷史就是這麼有趣,因為你可以抓住一點線索發揮你無比瑰麗的想像力。
越久遠的越適合,因為資料可能只有聊聊數句,發揮空間超大。
近代的東西就少了點浪漫情懷。畢竟資料豐富的多。
就好像溫酒斬華雄讀的人可能超過八成會有很多想像關羽青龍偃月刀一擊必殺的畫面,
但是沒幾個人會對戚繼光打倭寇有類似的想像。
那徐福有沒有來過?或許可以供新銳作家創作傳奇故事吧。
篇名叫「徐福東遊記」或者夷州幻想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