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韓國為例,每年使用的紙杯數量為120億個,需要超過4700萬棵樹作為原料,回收率卻只有不到15%左右。 紙杯完全腐化須歷時20年。紙杯雖然方便,但用一次就扔掉,且杯中經塗膚處理,難以回收利用,成為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製造紙杯的原料是樹木,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儘管紙杯是便利生活的劃時代產品,近來仍有逐漸減少使用的趨勢。就讀哈佛大學的摩爾在1907年發明紙杯。摩爾的姊夫發明自動販賣機,以此銷售飲用水。自動販賣機使用陶瓷杯或玻璃杯,不僅容易破碎,而且衛生問題連連。原本大受歡迎的自動販賣機人氣消退,姊夫於是向摩爾求助。摩爾想到紙製的杯子摔不破,開始尋找被水浸濕也不會破的紙。最後,他找到塗蠟後被水浸濕也不會破的蠟面紙。 摩爾反覆研究,製造出對人體無害的塗層紙,完成紙杯製作。。
紙杯末端捲起來的理由。紙杯對嘴喝的部分,邊緣捲成圖滑狀。捲的部分是柔軟曲面,可以防止嘴唇剧傷的危險情況。由於捲形構造,數個紙杯疊合也能輕易抽取。如果沒有捲的部分,邊緣會變得薄弱,用手拿時會擠壓到紙杯,不容易裝盛飲料。P34-35
感想:
1.好幾年前回收紙價低迷的時候,有聽過清潔隊員說,紙盒飲料都沒人要收,拿回去也只能燒掉。
2.有個日本學者多年前曾寫過《假環保》一書,裡面說有許多環保議題都是假的。摘錄一下博客來的大綱:
這就是環保生活的真相:
.拒用免洗筷→邊材無處可用、森林遭到荒廢
.回收食品容器→技術不足、全數焚化
.回收廢紙→用石油漂白及處理廢棄藥劑、破壞環境
.廚餘堆肥→土裡囤積一堆毒素
.拿生質乙醇來當汽車燃料→要消耗相同的石油量
在阿爾卑斯山,曾發現推測是西元前3000多年前製作的袋裝折疊小刀。地中海地區曾出土200年左右的集合湯匙、叉子、飯勺等多種餐具的羅馬工具。15世紀,德國工匠們也曾製造並使用結合多種功能的工具,不過這類工具的用途有限,而且價格昂貴,因此並未普及。瑞士軍刀的結構是將各種工具折疊放入,目的為方便攜帶。1880年代後期,瑞士軍隊決定推廣多用途工具,也就是將在野外開罐頭或清理步槍時使用的工具合而為一。1891年,德國企業威斯特以「型號1890」之名供貨1萬5000多個。同一年,由瑞士卡爾製造業者兼實業家卡爾.埃爾森納接續生產,「1890」擁有木柄刀、打磨工具、開罐器、一字螺絲起子功能。
登上金氏紀錄的紀錄是1991年創下的314個。實際銷售的產品中,曾出現配備87個工具、具備141項功能的產品。P72-73
感想:看到地中海出土的羅馬工具,筆者立馬想起聞西的「要你命三千」。
鈕扣從西元前6000多年前開始使用:古埃及會將兩片衣料用骨頭或金屬別針夾住固定。連結兩個金屬環的方式則在西元前1世紀登場。1770年德國人發明鈕扣製造機,鈕扣就此開始廣泛普及。
拉鍊是以開合時發出的zip聲音來命名:第一個發明拉鍊的是美國技術人員惠特科姆,1983年他做出一款扣鎖裝置,一側有鉤狀金屬,另一側有與鉤環對接的部份。由於開合時會卡住,當時未能普及。1913年,電器工程師Gideon進行改良,他以齒狀金屬取代鉤環對接的方式,可謂今日拉鍊的始祖。P74-75
感想:
1.從拉鍊學物理。科學就是這麼有趣!
2.很多高中學子因為數學、物理化學太難、考不好,都想讀社會組。但你身為台灣人,走文組又沒背景、家室,就註定很難高薪。
數學物理化學很難沒錯,但是對大家都難阿,以筆者高中經驗,除了那些醫學系怪物,大部分的同學都不及格,
筆者記得某次物理模擬考只考了11分,還贏了一堆人!因為很多同學都個位數字。
當全班超過半數都不及格,這時候老師才是最傷腦筋的人。
更何況現在人人都大學生,以後人人都國立,低空飛過甚至肄業也無妨,要進入科技業賺百萬年薪還是比文組轉理工容易多了。
記住,文組轉理組(一類轉二三四類)比理組轉文組的難度真的多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