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收看了2014法國公開賽女雙決賽,
嚴格來說,這場決賽只有第一盤比較刺激,雙方破發來破發去,感覺誰也沒把握拿下勝利,
第二盤第三局後,義大利選手似乎失去了節奏,最後更是一瀉千里,以六比一敗北。
雖然觀眾稀稀疏疏,還是先恭喜謝為台灣贏得第一座法網的冠軍盃。
網球在筆者六七年前籃球低潮時,成為筆者最常做的運動。
雖然現在一年沒打幾次,但四大公開賽只要筆者有時間,都會收看一下。
07年第一代純本土黃金女雙詹莊得到澳網亞軍,掀起第一波熱潮,
2010盧哥闖進溫網八強,讓台灣的網球聲勢衝高至最高點,
但隨詹莊兩家失和拆夥,盧哥沒落以及台維斯盃沒起色,台灣網球感覺就如同做頭的股票,高點已過。
所幸新一代的組合崛起,雖然這組合是小綠最不欣賞中共同路人,
但是能讓台灣登上國際舞台,即便是敵人,相信小綠和厭惡共匪的鄉民應可暫且容忍。
雖然雙打不是重點,但是觀眾真的少到爆,倒是有點意外。
筆者看網球十多年,觀眾的重點都放在女單男單,高手也都是把重心放在單打,
畢竟獎金差了4倍。(以2014法網為例,單打165萬歐元,雙打40萬歐元)
就精彩度而言,男單無可取代,那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五盤大戰,跟nba的季後賽延長賽迥然不同,但一樣緊張刺激。
混雙最糟,因為每個對戰一定都殺女生。
男雙其實也不賴,或許是觀眾喜歡看底線跑動對抽,男雙的節奏就顯得快多了,一個不注意,前排抓到就得分,劈哩啪啦一下子比賽就結束了。
女單女雙變數最多,因為女子穩定性不若男子,所以常常有爆冷的情形發生,
男單到了最後四強,幾乎都是熟面孔,但是女單常常有黑馬。
不過也因為穩定性不高,所以看著破來破去也是另一種刺激。
總之,單雙打獎金實在差太多,影響了雙打的精彩度。畢竟一次就賺大錢的感覺實在誘人。
筆者認為聰明人要好好思考,與其去爭機會渺茫的單打,還不如找一個好搭檔長期搞雙打。
男雙的不來安兄弟,就是因為默契佳,所以連霸了許多年。
雙打的配對據說是報名之後選手從參賽名單內私下尋找夥伴,感覺很隨便,單打終究還是觀眾的焦點,沒辦法。
也因此默契好,成績自然就會比其他倉促成軍的組合好。
印象中盧哥法網也有報雙打,不過好像早早出局。
盧哥其實也過了單打黃金年齡,轉往較不受年紀影響的雙打或許也是不錯的新出路,
40萬歐元對分,一個人也差不多800萬台幣,
與其去拼機會渺茫的單打,還不如找個固定的拍檔,勤快點參賽積少成多賺獎金。
畢竟冠亞軍和第一輪第二輪出局頭銜不一樣,就看熱鬧的一般外行民眾還是有差。
代言應該也有一定的影響。
一次就有錢固然爽,但是有時候要計算一下機率和勝率。
2014 Frence open prize
http://www.rolandgarros.com/en_FR/tournament_info/20130716137401276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