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櫃中無意找出來長輩珍藏的古董......

 

鄭樑生:司馬遷的世界,志文出版,1966.6

21204171778134_757


  

封禪分成兩個步驟,其一在泰山山頂舉行,另一則在山麓計策。前者似乎是以玉札所為的文書奉獻給天神太一,他必須由天子親自對天神作神人感應的祈禱。因此武帝只帶一個最親信的侍衛爬到泰山山巔了。因為想參加這種盛典的官員太多,政府就不得不加以嚴格的限制,除三公九卿或俸祿兩千石的高官外,像太史令那些下級官吏是無法中選,必須留在東都洛陽。p23

 

感想:

1、聽說司馬遷老爹是因為沒辦法參加這次封禪所以失望生病過世的,感覺司馬談老先生應該是個很執著的人。本書描述太史令的工作是負責測量天文、編纂曆法和歷史,還有蒐集整理圖書的工作,是皇帝親信的官。如果真的是很close的官位,卻沒辦法參加封禪,筆者覺得應該沒有多親近吧。

2、為了看不見的鬼神爬上泰山山巔,筆者不禁佩服漢武的毅力。不過當時漢武已經49歲,按照古人的身體機能,加上皇帝夜夜笙歌的糜爛,應該無法獨自爬上泰山山巔。筆者大膽猜測,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由那位侍衛背著漢武帝到達山巔的。

 

(談論叔孫通)...這種道理是無法用普通的倫理,普通的哲學來理解的,可是叔孫通之為漢代文化的建設者,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就難免令人嘆息所謂的文化,究竟是奇妙的,還是非比尋常的了。p169

 

感想:叔孫通應該可用「識時務」來作為生平註解。許多顏色換過的政治人物其實可以用叔孫通還勉勵自己。

 

 

司馬遷說公孫弘的為人「恢奇多聞」,這語義是非常晦澀。方苞以為是「恢奇多詐」。恢的意思是大,如根據方苞的說法,便是大奇多詐,也就是以大奇行多詐了。可是如果把恢奇解釋作雄偉奇異,變成為出類拔萃的、多聞多知的人。可是在漢書中,卻變成了「談笑多聞」。p170

 

 

 

司 馬遷非但不太喜歡讚美人,反而很冷酷的批判人們。那樣的他竟然在李廣的傳記中,以充滿著愛情的筆調記錄下來,這是不平凡的例子。這雖可說因為他是自己的朋 友李陵祖父的關係,其實是另有更深的理由。......司馬遷一定以為即使把李廣的功勳與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武功榮譽相衡量也毫無遜色。李將軍列傳必須與衛將軍驃騎列傳合併起來讀。......總之我們是可以了解司馬遷何以對它們一族表示反感的原因。連武功無與倫比的兩位將軍都要受到他冷淡的批 判。p200-205

 

 

感想:

眾人皆知漢武帝害司馬遷失去了小雞雞,這種不共戴天的仇恨,理當要拿刀子拼命,可是貴為君王,如果不能幹掉漢武帝,司馬遷就只好藉著文字讓漢武集團的事蹟可以流傳下去,

礙於專制時代,司馬遷不敢太過大膽,但是這些事蹟一定是比較負面。

司馬遷認為霍去病有紈褲之氣,但是霍去病至少還留下「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句千古名言,讓許多不想結婚的男人作為推托之詞。

反倒是沒啥功勞又投降匈奴的外戚將軍李廣利,司馬遷倒是沒有太多描述和批評。

褒獎李廣,貶低衛青、霍去病,或許說得通,但是忽略李廣利,誰會認為司馬遷是平心靜氣、公允的敘述這些對抗匈奴的將軍嗎?

後世拿漢武的窮兵黷武和秦始皇作比較,我想這應該算是司馬遷的復仇成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