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有篇評論,摘錄如下:


 

高錄取無妨
昨天大學放榜,最低只要18.47分就可錄取,錄取率高達96.28%,創下歷年最新紀錄。

 

很多人憂心忡忡,擔憂大學生素質變低,教育部還表示明年考慮設置入學門檻,過濾成績差的學生。

 


應視為普及教育
「考不上比考上難」的現象是會讓不少人憂慮。其實不必擔心,以前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是成為社會菁英,

 

那種心態也反映在很低的錄取率上。可是,先進國家的觀念早已改變,大學已非普遍的菁英教育,除了少數拔尖大學,

 

其他大學教育都被視為普及教育的一環;何況《憲法》還明文規定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而政府有責任提供這種機會。

 

所以美國人只要想上大學,成績再差都無妨,上社區大學即可,錄取率比台灣還高,但毫不影響他們尖端大學的菁英教育品質。
出路也不必過慮,交給市場決定即可。爛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低,該大學自然就遭淘汰。我們只要改變大學是菁英教育的觀念,

 

把大學看成普及教育的一環,就不會焦慮了。

 

 

 

對於作者的想法,推測應該是長期的失望,進而轉化成隨緣吧。

 

如同侏儸紀公園的台詞:「生命會找到出路。」

 

有些讓下一代自生自滅的意味。(說成兒孫自有兒孫福比較好聽。)

 

 

 

但愛台灣的我們,怎麼可以學習阿都仔?

 

想想當初,放任教改亂來,縱容「人本」惡搞教育本質,

 

整個教育已不復從前充滿生氣的模樣。學來學去的後果,最後變成移植失敗的樣板。

 

 

 

或許有人會說陣痛期是難免的。就像幾年前男籃大換血,到頭來北京奧運依然落空。

 

 

 

好吧,如果成功又如何?哪個人願意台灣的國高中生都變成像日劇裡面那些

 

「生毛代角」、「青面獠牙」的混混嗎?

 

 

 

又有誰願意台灣的青少年學生變成和美國一樣,每天帶槍上學、或者瘋狂的性愛?

 

變得和這些國家一樣,好嗎?民情不同,終究會帶來移植失敗的結果。

 

 

 

美國人林立,可是他們不會汲汲營利,他們有奉獻的精神,

 

是以一個大企業的後代可以會放棄一切,跑去街頭喇賽、體驗人生?台灣有多少人可以?

 

美國人如果頭腦很好,成績很高,他可能會去研究科學。

 

台灣呢?就算得了奧林匹亞金牌,第一志願還是當醫生。

 

所以美國有nasa、有美女教授挑戰愛因斯坦,

 

台灣呢,就只有愛賺錢黑健保的醫生,連引擎都還作不來!!!

 

 

 

美國青年會服務人群體驗人生,台灣的民情是服務人群可以,但先給我錢再說!!

 

一昧的學習美國,是很明顯的錯誤。

 

 

 

再者,真的有那麼多工作需要大專學歷嗎?從最基層的公務人員、警察特考,需要大學嗎?

 

開計程車,需要大專嗎?讀大學花的金錢時間更多,出來找工作當然會想找比較好的,

 

但是卻沒有那麼多符合的工作,結果就是造成供給大於需求。

 

 

 

台灣人大多數向來是打嘴泡和眼高手低(從ptt便可得知),放不下身段,當然就會繼續考研究所。

 

加上景氣又差,大家又想考公職,基層公務員需要碩士嗎?我想是不用的。

 

 

 

多花的時間金錢結果得到的和十年前沒花的結果是一樣甚至更差,有必要嗎?

 

所以,可以輕易的了解,把大學搞成普及教育在台灣是不恰當的。

 

 

 

最後回應該篇作者,要等到市場機制自然淘汰,那又何妨在大學就淘汰呢?

 

不需要多花四年的錢和時間,不亦美哉?我們需要的是高中後的中短期輔導就業技能學校阿。

 

讓真正想念書、真正的人才讀大學。

 

讓不想讀書想工作的可以掙脫高學歷的迷思投身職場累積技能經驗,這又有何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短歌行不行 的頭像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