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嫌本益比太低 台商放棄回台掛F股-中國新三板本益比30~50倍 未來拼A股上市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3/36932462/

【劉煥彥╱台北報導】

台灣資本市場的海外招商,特別吸引對岸台資企業回台掛牌,但正被陸股一點一滴侵蝕。由於台股本益比與流動性均低於陸股,因此需要更多資本以壯大規模的台資企業,在先前被證所稅嚇阻與中國推出新三板的誘因下,有放棄回台掛F股,直接在陸股掛牌的傾向。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指出,單在中國上海市就有1萬多家台商,但目前全中國台商回台掛F股的僅數10家,因此後續商機及台商募資需求仍大。但有上海台資券商透露,儘管台股目前在承銷面仍有優勢,例如審查時間與透明度等,但已有耕耘對岸內需市場的台商反映,想放棄回台掛F股,要直接到中國新三板掛牌,未來目標是上A股。熟悉台商承銷業務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也提到,目前台資企業客戶對在新三板(類似台灣興櫃,是未來至A股掛牌的跳板)掛牌的詢問度非常高,只是未來申請在A股上市的排隊時間較久,中國證監會的上市審核過程透明度也相對較低,使部分台資企業仍考慮再三。就股市價位而言,群益證券指出,目前台股本益比約10~13倍,陸股平均是20~21倍,若扣除金融股就有40~42倍,創業板更達80~90倍,對於耕耘中國本地市場的台資企業有莫大吸引力。即使是現階段募資功能不理想、流動性仍欠佳的新三板,本益比都有30~50倍。 台灣證交所本周至中國「固樁」,總經理林火燈與上市二部主管親自上陣,拜訪在長三角地區,已進入券商輔導期、準備回台上市,與有意回台掛牌的多家台資企業。但早在今年夏天,台股已有大型製造業的中國事業,放棄回台上市的先例。工紙大廠榮成(1909)在7月中公告,子公司榮成紙業中國控股,將申請在中國新三板掛牌。上海台資券商指出,台股在吸引台商回台掛牌上有隱憂。儘管A股上市審查在中國證監會大塞車,有些IPO(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案在證監會一躺就3~4年,但據傳北京有意將IPO審核權,從證監會下放至上海與深圳證交所,惟時程未定,但預期審核時程將大大縮短。若真如此,台股新股上市案審查僅需4~6個月的優勢,屆時勢必大減。 

 

心得:

之前紫光入主力成,有雜誌就報導陸資企業本益比高出台股甚多,因此挾強大的銀彈來台灣找尋併購標的。以併購的策略加速提昇本身的能力與技術。本益比可以說是投資人對公司信心數字反應。如生技股,因為每年都有夢想,投資人與股東捧場,因此股價居高不下,被稱作本夢比。再者許多冷門股,因為董監持股高,在外流通股數少,雖然獲利不優但是只要獲利穩定,本益比亦相對高。每次台股走空的時候,很多老股民都罵政府無所為,不去護盤。其實股價跌問題出在這些投資人身上,只要散戶、股東一起不賣股票,不care公司獲利下降,拉高公司的本益比,股價不就可以維持相對高檔嗎?你覺得合理嗎?當然不合理,投資人之所以投資公司,多半因為公司獲利成長、配息優渥,拉高本益比獲利下滑沒有穩定配息,這有什麼好投資的?中共股市能享有那麼多本益比,正因為市場還不成熟,多數股民熱衷做夢,當然就拉高了本益比。夢想總有垮台的一天,當海水退去你就可以知道誰在裸泳,高本益比能持續下個五年嗎?等下個空頭來襲就能見真章。

 

1204

窮得剩錢? 國人逾8兆元堆在銀行-利息微薄也不願多投資 銀行存放比近6年新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4/36934874/%E7%AA%AE%E5%BE%97%E5%89%A9%E9%8C%A2%EF%BC%9F%E5%9C%8B%E4%BA%BA%E9%80%BE8%E5%85%86%E5%85%83%E5%A0%86%E5%9C%A8%E9%8A%80%E8%A1%8C

受投資市場波動加劇、投資信心不足,國人逾8兆元資金寧可放在存款,賺取1.4%的微薄利息、也不願多投資。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本國銀行存放比僅剩下74.4%,創2010年以來近6年來新低,今年來存放比一路走低,引發金管會關注。存放比走低,代表銀行收了一堆存款,但放款放不出去,導致銀行「存放比」下降,影響銀行獲利,也顯示國人投資信心不足,寧可「保本」,以最傳統的存款做資產累積的工具。據金管會資料顯示,2009年國銀存放比是74.29%,隔年攀升到75.1%,之後3年在77%以上,今年10月卻一舉降到74.4%,存、放款差額更一路擴大到8.69兆元,顯示國人滿手存款、銀行錢滿為患,無人想借錢投資。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坦言,存款太多,顯示國人對風險性投資信心不足,希望多存款,若明年景氣好轉、企業資金需求提升,國人也願意多投資一些商品,就會從存款移到投資,對銀行來說,就會變成手續費收入。邱淑貞說,存放比偏低,雖會影響銀行獲利,但銀行除了存放利差外、還有其他如金融交易和手續費收入,收入結構已改變,存放利差對獲利的影響已降低,銀行獲利情況尚未因此而大幅衰退,金管會將持續關注存放比走低的現象。邱淑貞也說,鼓勵各銀行多引進或自行研發一些固定收益型商品,讓國人投資管道更多元,各銀行也可多開發一些海外市場,讓資金運用多元化、降低獲利風險。據金管會10月底統計,全體本國銀行賺271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5%,但若扣除去年中信銀吃日本東京之星廉價購買利益148億元後,仍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8%。但中國經濟風險持續攀升,國銀中國分行再度出現壞帳,10月底土銀上海分行首度出現5100萬台幣壞帳,這也是土銀赴陸設點來,首度出現壞帳。這也是國銀赴陸設點來,繼合庫和國泰世華銀後,第3家國銀出現大陸壞帳。邱淑貞說,土銀5100萬台幣壞帳,是來自工具機的台商公司。今年來景氣差,國銀中國分行放款出現壞帳,國內放款市場需求則持續疲弱。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國銀放款總額為25.27兆元,單月大減1340億元,創下2009年3月、6年來單月放款減額最大。至於金管會原擬保險業買股,增訂投資股票相關避險商品,計算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時可扣抵風險資本,以提高RBC一案,業者認為對投資台股效益有限,仍希望金管會可考慮「逆景氣循環」,才有助提高業者入股意願。

 

心得:

美元升息在即,熱錢離開台灣,外資很自然買少賣多。加上內資不怎麼捧場,因此台股一直無法往上攻堅。外在的負面消息甚多,導致投資人寧可把錢放在銀行。對比成交量的萎縮,本則新聞可謂註解。文章後面描述到提到部份中國的分行開始提列壞帳,確實中國的經濟仍然疲弱,也驗證台韓兩國的出口一直遞減。全世界走了七年的多頭派對,目前看似進行逃命波,大家都知道沒有永遠漲的股市,下一個崩跌會是在哪裡?

 

1205

傳被陸資相中 美律股價奔5個月新高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5/36937146/%E5%82%B3%E8%A2%AB%E9%99%B8%E8%B3%87%E7%9B%B8%E4%B8%AD%E7%BE%8E%E5%BE%8B%E8%82%A1%E5%83%B9%E5%A5%945%E5%80%8B%E6%9C%88%E6%96%B0%E9%AB%98

昨天市場傳出,在對岸A股上市的蘋果連接線製造商立訊集團,可能有意跨足揚聲器市場,並看上美律。不過,美律在周五台股收盤前發布的重訊指出,「該報導所載係為媒體善意臆測,有關本公司重大決議,都需經董事會及股東會決議。若有相關決議,本公司皆會依法進行公告」。受到上述消息激勵,美律股價在整理2周多後,昨天早盤開高走高,在10點後奔上70.9元漲停價,創5個月以來新高價,全天成交量達1.8萬張。美律受惠高功率揚聲器及頭戴式耳機出貨,10月合併營收年增24%至13.8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不僅如此,在蘋果大尺寸iPad Pro使用揚聲器出貨帶動下,美律除新品毛利率提升,又有台幣貶值匯兌收益,使第3季每股純益(Earnings Per Share,EPS)達1.38元,超過上半年的0.5元。外界推估,隨著美律出貨進入旺季,本季表現可望再上一層樓。

 

心得:

中共產業挾銀彈放眼台灣電子企業,政界與網民大多負面看待,以敵對國家的觀點,確實可議。但是市場自由,併購非常正常。之前中共併購瑞典富豪汽車,也沒聽說瑞典民意激憤。台灣除了2330、2454外,其實沒有幾家有核心技術,多半都是仰賴外國專利,再加上自己所謂的創意、小技術,賺取微薄的利潤,也因此非常容易被取代和走下坡。如果換成歐美日大廠要來併購,不知道那些反對中共併購的人,是否一樣反對?如果只是著墨所謂敵對國家,那台灣會失去更多還是能保存更多?

 

12/6

 

追逐低成本人力 非長久之計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6/36938637/%E8%BF%BD%E9%80%90%E4%BD%8E%E6%88%90%E6%9C%AC%E4%BA%BA%E5%8A%9B%E9%9D%9E%E9%95%B7%E4%B9%85%E4%B9%8B%E8%A8%88

 

皮件產業前輩一家一家倒,沙伯迪澳卻拼到台灣最大,執行長何偉新觀察,所有人都知道台灣應該要轉型、應該要發展品牌,但如今,大家賺的都還是代工錢居多。大彰化地區,除了皮件產業之外,也曾經是製鞋、製傘業大本營,只是,今不如昔。經濟部工業局行銷顧問郭雅慧表示,台灣傳產常見逐低成本人力而居的情況,產業先西進到中國,再南進到東南亞,但都非長久之計。連萬鞋業第2代曹詩怡見代工前途渺茫,決定立足台灣、自創品牌Shoes Party,從網路起家,不過,卻面臨嚴重人才荒,「說實話,真的找不到人!」她說,太多年輕人對設計師這個行業懷抱過高憧憬,忽略了尋找材料、了解生產、認識工廠環境與團體作業的實務面,造成合作障礙。 30多年歷史的傘骨供應商「秀裕工業」第3代王詩涵則提到,產業鏈中斷、技術斷層,即便是自家工廠具備研發能力,在自創品牌「Prolla概念名品傘」過程中,也不免困難重重。 郭雅慧指出,人才荒並不是只發生在彰化,而是全台灣的問題,更是長久以來的大問題。以往,法人機構並沒有從製造業角度來培植人員,只從設計角度來做包裝教育,造成設計與實務的落差。 郭雅慧進一步說明,傳產經營者認為新人沒有足夠經驗值,就不容易打從心底認同,而製造業的工廠環境與一般辦公室差異甚大,若沒有優化生產流程與環境,也不容易獲得年輕人認同;如此一來,就會演變成雙方之間的情緒,所以常覺得吃力不討好。建議可透過建教合作的方式,從學生時期開始培育並互相建立感情。

 

 

心得:

台灣從電子到傳產都是代工,每位經營者總是把品牌掛在口邊,但是成功者幾希。追根究底其實是台灣的教育體系出了很大的問題。高等教育除了浮濫也缺乏創業實務的課程。因此許多雄才大略者也只能從最簡單的代工切入,再套用台灣最厲害的cost down 以22k節省人力。除此之外國家領導人缺乏轉型的遠見,最高研發機構也沒有發揮效益。這5.6年許多傳產谷底翻生,特別是紡織股搭上運動風,業績股價直線攀升,可是大部分的紡織廠也主要產能都在東南亞,台灣頂多留下所謂的研發中心。台灣年輕一代不喜傳產,認為起薪過低沒有未來,傳產企業覺得明明薪水就已經很高,台灣工時居高不下,也是值得思考的重點。不過回到原點,品牌真的有那麼簡單嗎?LV、Chenel、ikea、nike能有幾家?企業心態不轉變,加上台灣本土人力短缺,傳產的光榮可能只是迴光返照。

 

12/7

 

恐攻帶動資安需求 紅外線LED竄紅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7/36939887/%E6%81%90%E6%94%BB%E5%B8%B6%E5%8B%95%E8%B3%87%E5%AE%89%E9%9C%80%E6%B1%82%E7%B4%85%E5%A4%96%E7%B7%9ALED%E7%AB%84%E7%B4%85

 

恐怖攻擊事件頻傳,讓全球陷入恐慌,進而帶動資安需求高漲,更讓相關商機可期。根據市調單位LEDinside統計,紅外線LED於安全監控應用的市場規模上看1.2億美元,較去年9400萬美元快速成長。LEDinside研究副理吳盈潔表示,由於恐怖攻擊帶動安全監控需求,目前各國對於安全監控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尤其是中南美、中東、印度等地區的需求則更高;除此之外,紅外線在監視攝影機、資訊安全與健康管理,還有手持式應用裝置、物聯網等應用也快速成長,相對也會帶動紅外線LED需求也跟著放大。晶電(2448)財務長張世賢指出,晶電目前四元紅光LED單月營收約5億元左右,近來IR紅外線部分確實有成長,除了與恐怖攻擊,各國增加安全監控設備帶動之外,智慧家庭相關設備需求也是運用主力。日亞化第2部門技術長坂本考史說,近來紅外線LED需求確實不斷放大,除了智慧家庭安全監控需求外,恐怖攻擊事件則是直接帶動安控需求放量成長。吳盈潔說,除了公共場所資安需求外,紅外線LED在一般家庭對於安全監控的需求,近來也放量成長,主要是用在老人、嬰幼兒或者寵物的等醫療照護的監控運用為主。另外,隨著手持式應用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等結合身分認證與支付系統、機場、ATM等資安與身分安全的應用漸增,這些強調使用者的安全性運用愈來愈普遍,因此預期未來生物辨識技術,結合近紅外線攝影機的運用也會逐步擴展開來。目前主要的紅外線LED晶片廠商,除了日本EPITEX、新日本無線株式會社、羅姆半導體、日亞化學,還有歐洲廠商歐司朗半導體、美國廠商Vishay,以及台廠晶電等。

 

心得:

恐怖攻擊一直是股市未爆彈、黑天鵝。誠如科斯托藍尼所闡述的,戰爭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其實是一個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除了軍火公司大發利市,安控應該另一種可以直接獲利的產業。不過監控廠商其實獲利高峰不若以往,和其他電子業一樣,往上拼不過歐美日,後面又有大陸低價競爭,如何提昇產品利基找尋新的應用層面,才是台廠的重要問題。至於led廠經過好幾輪廝殺後,台廠到底還有沒有站起來的力量,也值得觀察。

 

 1208

聯發科11月營收 史上第3高-守住200億大關 Q4財測可望達陣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208/36941577/%E8%81%AF%E7%99%BC%E7%A7%9111%E6%9C%88%E7%87%9F%E6%94%B6%E5%8F%B2%E4%B8%8A%E7%AC%AC3%E9%AB%98

合併立錡(6286)和非蘋果農曆拉貨潮,聯發科(2454)11月營收209.56億,守住200億元大關,創史上第3高紀錄。市場推估,上游半導體年底庫存調整已經結束,本季財測應輕鬆達陣,12月營收僅需在138億元以上,即可達財測低標,但仍要關注價格戰壓力的問題。聯發科先前法說釋出,本季在智慧家庭產品需求穩定,加上併入立錡開始認列營收,預估本季整體營收將持平,或小增6%,約570∼664億元。以10~11月營收已達431.93億元估算,12月營收繳出138億元可達財測低標,如要達高標可能要挺在232億元的水準。過往聯發科多在盤前公布每月業績,不過,聯發科昨天宣布,從明年1月起,將變更營收公告時間至收盤後下午5點。聯發科內部表示,今年因應購併公司等同步作業,為了協調內部組織流程,因此將行之多年的盤前公布營收,改成盤後發布。聯發科本季除了智慧機晶片外,智慧家庭聯網也有新品,在HITCON CTF資安搶旗攻防賽決賽,透過聯發科最新LinkIt Smart 7688互聯網開發平台打造《星際大戰》武器光劍(lightsaber),上周六也首度現身,LinkIt Smart 7688能化身為路由器聲光效果十足。事實上,LinkIt Smart 7688 市場反應非常熱烈,詢問很踴躍。此外,聯發科也在推特上開始宣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晶片產品MT3333,預料明年初CES大展中,在智慧家庭和物聯網新品應用會有更多訊息釋出。 市場預期,廠商因應明年農曆年節將啟動拉貨潮,但近期聯發科主力客戶小米,傳出已取消高通平台的新機款,在量產前取消,讓市場擔憂整體備貨效應,能否如外界預期。法人指出,聯發科本季在認列立錡業績下,有望挹注營收表現,雖然半導體庫存調整有告段落的態勢,但聯發科本身傾向備貨比較多,未來產品單價的下滑的壓力,仍須關注。

 

心得:聯發科目前股價呈現低檔盤整階段。利多不漲,利空好像也不會一槍斃命,可見法人對聯發科或許還在多空混沌論戰。手機市場已然走向飽和,ic設計的新藍海或許在物聯網,不過要怎麼切入如何獲利,從目前營收似乎未見光明。前有高通後有陸廠崛起,聯發科今年大手機併購,端看明年是否發酵。

 

12/9

國安基金操盤手 用line護盤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1365865-%E5%9C%8B%E5%AE%89%E5%9F%BA%E9%87%91%E6%93%8D%E7%9B%A4%E6%89%8B-%E7%94%A8line%E8%AD%B7%E7%9B%A4

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國安基金操盤手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可以用line護盤。立委盧秀燕質詢表示,國安基金啟動以來,進進出出讓市場擔心,一動不如一靜,國安基金是不是會一直啟用,不會退場?張盛和說,國安基金現在是「只進不出」,沒有「進進出出」。立法院財委會今天審查財政部主管單位決算案,身兼土銀董事長的吳當傑,也列席財委會備詢,盧秀燕表示,這兩天股市不好,吳當傑在這裡,如何坐鎮護盤?張盛和說,「他護盤可以用line」,不會影響。

 

心得:本則新聞不知道是要強調政府官員用line治國是否得當?還是要宣揚政府官員都焚膏繼晷?張部長被許多散戶高手評為「財政部投顧部長」,之前喊多的時候,恰巧都有一波漲勢。這次不知道績效如何?台灣散戶跌得時候都希望國安基金進場或者不要退場,可是這些人都忘記了跌的原因為何?如果是黑天鵝事件造成的下跌,那沒多久就會創高繼續走多,如果是轉空的下跌走勢,與其希望國安基金進場抬轎,還不如一刀兩斷趕快退場。筆者特別好奇阿土伯的績效,希望這位股市耆宿有空可以公佈一下自己的對帳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短歌行不行 的頭像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