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史記的讀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宗族結構下,中國社會非常重視復仇。如果家裡有人被殺,他的子弟們一定要復仇。所以一個人殺了人之後,真正要擔心的不是被官府判罪,而是死者的後代子孫和親友有決心復仇。p336

刺客列傳中,司馬遷企圖用這些故事叩問一個關於人生的終極問題:你會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為了誰、為了什麼理由奉獻出生命?人生有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嗎?......刺客的動機都是一樣的,即「士為知己者死」。p337-338

 

在刺客列傳中,司馬遷透過這些刺客,傳達「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下去。

會立傳,很明白表示司馬遷是認同這句話的,這句話也在中文世界流傳千百年。

不過筆者一直覺得這句話有很大的矛盾。

列傳中的知己者,從史記的敘述看來,大概就是對刺客非常好,給予高額的禮物和謙卑的拜訪。

不過對你好就代表這個人是好人嗎?

從文章中,筆者看不出來目標人物到底是不是好人。

例如吳王僚,他的罪惡在哪?史記沒多說,只知道公子光是因為傳位的排序有問題才不爽吳王僚。

補充一點,公子光一直都有異志卻要靠伍子胥才認識在吳國的專諸,筆者覺得公子光平時不曉得在幹麻。

再來豫讓要殺的趙襄子。

晉國後期被六卿把持,最韓趙魏逆轉幹掉最強大的智伯三家分晉。

說白了,六卿廝殺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力,不容易判斷到底誰惡誰善。

史料上說智伯引水圍攻晉陽2年,單從敘述看來,應該是好大喜功、比較殘忍的人。

其實豫讓投靠過好幾個老大,但認為智伯以國士待他,所以他要以國士報智伯。

趙襄子也很特別,或許是覺得聶政很忠心,所以放了他兩次。

 

聶政殺的俠累,是打敗嚴仲子的政敵。從刺客列傳,看不出俠累惡在哪裡,也看不出嚴仲子好在哪裡。

聶政早先因為殺人所以才跑去齊國當屠夫,有殺人前科料想大概也不是多善良之士。

嚴仲子能逃難到齊國偶遇聶政也是蠻神奇的,大概是避禍前嚴仲子就聽過聶政這個雙花大紅棍的威名吧。

 

你不知道這個人過去是圓是扁,做過什麼事情,

只是因為對你好,你就覺得要賣命、士為知己者死,不會覺得生命太廉價了嗎?

再者如果這個被你殺的人如果沒被你殺,那在另一個平行宇宙,會不會稿的比你主人更好?

例如吳王僚繼續當吳王、俠累繼續當相、趙襄子被殺了,後面的發展會比較好還是比較亂,沒人知道。

上述刺客不會有宏觀的評估,只是單純由個人喜好判斷而採取行動。

 

台灣的基層選舉其實黑道背景者參選的比例很高,

比較低調的通常會上。大概是因為很多民眾覺得有義氣、好央甲比較重要,

有做事比較重要(通常是銷單、陳情、和解見證),黑錢不管黑白兩道都會,所謂黑道背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劣跡較多的,可能就要選比較多次。

可是每次選舉,隨便一個毒品前科、經營暴力討債者出來參選,即便落選,他的票數一定不會掛零。

回到上面的敘述,你覺得黑道人物要漂白選舉,他的小弟、親戚會投誰?

小弟可能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大哥對我那麼好,這次選舉我一定要挺他。」就拿好康的回去,叫全家都投大哥一票。

黑道人物的親友或許要用「跖犬吠堯」來形容比較恰當。

反正這兩種解釋都是「你對我好,我就要挺你」,至於你是怎樣的人,根本不重要。

 

最後用聶政姊姊的話做結論,

 

嚴仲子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柰何!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其柰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

 

姊姊大概也不知道嚴仲子是怎樣的人,只知道嚴仲子對聶政很好。

姊姊覺得聶政很偉大,所以豁出去認屍,希望弟弟偉大的行為能得到世人的讚揚。

 

對我好的人是怎樣的人不重要,要殺的人是怎樣的人不關我的事,

大概刺客們都是這樣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