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意念是知識的累積。」 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唯一擁有意念的生物,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意念,也形成每個人不同的信念,而信念的積累造就個人的定見。定見可謂決定人類行動的關鍵。春秋的偉大的政治家子產剛開始改革時,人民難以適應,便傳:「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但子產憑藉其深遠的定見不為所動。等到他死後,人民反而歌頌:「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由此可見,子產的定見決定他的成功。

     國際化的時代,企業競爭廝殺日益激烈,鴻海郭能從幾十年前一個塑膠模具工廠,藉由併購成長茁壯成數一數二的國際企業,其主因乃其雄略之定見,也因為這強而有力的定見,因而產生行動力與決心,方能多次以小併大,造就一個龐大無可取代的代工帝國。同樣的,明基集團的ky李,亦為定見領導人。多年前不顧反對聲浪,堅持併購西門子,原本以為能取得更強大的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多年後卻不堪虧損,黯然撒手認輸。類似的場景,卻有南轅北轍的結局,同樣擁有定見卻不見得會有同樣的勝負。前秦的苻堅在一統北方後,不顧王猛反對執意揮兵南下,發動歷史有名的肥水之戰,王猛至死均表達反對之意,因為他知道打仗不是只看兵力的多寡,苻堅貫徹定見,結果兵敗肥水,留下一場歷史聞名以寡擊眾的戰役。從古代到現代,有太多例子可以說明,一個人定見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

     人往往是固執的,人的執著心更是最難捨棄的一環。民間傳說的呂洞賓就曾感嘆人心難渡,寧可渡動物。執著心,左右定見之成敗。成功者之定見,其實早已放下定見。李斯在〈諫逐客書〉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海納百川,如果它不能廣納溪流,那他也不可能成為大海。因此在擁有堅強的定見前,必須先能廣博的聽取意見。牛頓曾說他自己的成就只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前方」,正因「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先賢哲人正因放下執著,才能造就其堅強而成功的定見。

     漢初以黃老道家為尊,休養生息,方能造就漢武盛世。在成就定見前,也應達到無的境界。唯有無,才方吸取更多的意見。唯有無,才能讓自己強大。筆者深信,定見是成功的要素,但能讓你成功的定見,必先得有上述的歷程。多次拿下自行車大賽冠軍-蘭斯阿姆斯壯曾說過:「我不喜歡跑步,但我必須堅持。因為不是每件有益的事,都會讓你感覺良好。」確實如此,每個人都知道要廣聽意見,也不見人人都可以作到。良藥苦口,成功絕非偶然,要成就成功的定見,就得先設棄你過往的定見。最後就以這句話作為本文結尾,同時也獻給那些「聽不進意見」的機關首長。

 

 

20120919應某活動信筆。今日以殘缺記憶概略回復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短歌行不行 的頭像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短歌行不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