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伍子胥列傳:怨毒的力量〉p315-326
筆者以前讀伍子胥列傳的幾個疑問姑且紀錄。
一、為啥投奔吳國,不去晉國?
伍子胥從楚國逃跑後,先去宋國找太子建。宋國剛好有內亂,伍子胥和太子建就去鄭國。(鄭國給的待遇比宋國好。)
後來太子建不知道為啥去晉國拜訪晉頃公。頃公想打鄭國,就拜託他回鄭國後當內應。結果回到鄭國被出賣,鄭定公和子產就殺了太子建。
伍子胥只好和太子建的兒子勝再度出逃去吳國。
晉國算大國,之前也有約定,為什麼不去晉國呢?
從地理位置看到,晉國和楚國不相鄰,晉國即便想稱霸,不見得會幫助伍子胥打楚國。或許以伍子胥的能力到晉國能有所發揮、當上大官過著幸福快樂日子。但是不見得能引兵打楚國報父兄之仇。
吳楚相鄰,吳王僚的時候,吳楚因為邊界的桑葉引發衝突,逐漸變成戰爭。吳國還先打下兩個城池。(和烏俄戰爭的天然氣有點類似)
或許這因為如此,伍子胥就決定去吳國。
二、過昭關
伍子胥一夜白髮過昭關也算是相當有名的橋段,
根據維基百科表示,昭關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城以北7.5公里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連綿幾十里,地勢極為險要,《春秋》記載古時山周為湖澤大江,唯有昭關一途可越。春秋時期此關為吳國、楚國的交界處,因險要而有「雄踞吳楚」之名。北為楚,南為吳。
從下方春秋地圖看來,伍子胥要從鄭國去吳國,為啥不穿越宋和徐,而是要從陳蔡穿過楚國?
如果陳蔡宋都畏懼楚國下達緝捕令,那可以往北走阿。
這點史記沒有太多著墨,作者也沒補充其他史料。
或許伍子胥單純的認為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吧。
(春秋時代地圖,摘自網路)
三、為啥不直接找吳王僚
伍子胥到了吳國一開始是找公子光引薦吳王僚。
後來公子光扯後腿,伍子胥知道「光有內志」,就和勝去當農夫,然後介紹專諸給公子光認識。
一開始筆者以為公子光受到吳王僚的重用和信任,所以伍子胥才找上門。
本書描述:
公子光宴請吳王僚,事先安排武士藏在宮中的地下室。吳王僚心裡是有所疑懼的,所以帶著大批護衛從王冠出發,一路護衛到公子光家門。從門口到堂的台階上,布滿了吳王僚的侍衛和親信,而且都帶著重兵器。吳王僚此時不只是提防公子光,也要讓公子光明白,它根本無機可乘。p330-331
也就是說吳王僚根本不信任公子光阿,可知伍子胥當初沒打聽好,找錯引水人結果白白浪費了好幾年當農夫。
四、太子建之子勝
伍子胥列傳後來沒有寫當初一起種田太子建之子勝的下落,不過在楚世家有記載,
這位太子之子,在西元前487年被楚國令尹子西叫回去楚國,封於白地,號白公。
筆者查了一下網路的年表,
太子建西元前528年被立太子,隔年就是換老婆事件(齊女),
西元前522年太子建逃宋,推算起來兒子勝可能5-6歲吧。
西元前505年吳國重創楚國,西元前484年伍子胥自盡。
白公差不多在吳國待到40歲才回楚國。
之後因為太想打鄭國報父仇,結果楚鄭交好,白公就發動政變,失敗後西元前479年自縊。
楚國召他回去,可能是因為它了解吳國內部,
白公回去很有可能他是楚國人,他想打鄭國報仇,而吳國被夾在楚、越間,看起來沒辦法讓他圓夢的。
加上伍子胥西元前494年開始失寵,白公應該感覺到吳國待不住了。
五、外來人才的重要
讀伍子胥列傳,筆者一直覺得司馬遷是要讓世人了解他對於復仇的執著和怨念。
此外最大的感想就是外來人才對於國力的重要性。
讓吳壯大的伍子胥是楚國叛將,
搞死伍子胥的伯嚭也是楚國叛將。
吳國其實是靠外來人才壯大,不過最後也因為外來「bad人才」而滅亡。
維基:白公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5%85%AC%E8%83%9C
維基:太子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AD%90%E5%BB%BA
維基:伍子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D%E5%AD%90%E8%83%A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