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花在刀口
十二年國教宣佈實施期程後,受到各方批評,看起來似乎貶多餘褒,
到底要不要所有的學生一起往上讀書,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就如同營養午餐的排富條款一樣。
不過台灣現在面對比十二年國教更重要的問題,
出生率墊底,十幾年後,勞動人口將面臨短缺,台灣岌岌可危。
正所謂錢要花在刀口,為什麼不把十二年國教的錢拿去補貼育兒政策呢?
幾百億與其拿去讓不想讀書的讀書,讓爛學校亂搞碗糕特色不如大方給小baby。
生一個一百萬,筆者認為出生率應該可以大幅提昇。
如同老農津貼一般,為什麼不移去當幼兒津貼呢?
財政困難,為了選票亂開支票,各國、各黨都一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錢花在更該花的地方?
b、少一點會更好
有雜誌預測台灣二十年後就會發生如同希臘一般的債務危機,
很多人希望住在歐洲、享受歐洲高福利,不過應該沒有人想要債務危機。
但是債務危機大概是所有所謂先進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
開發中國家羨慕已開發國家的福利,不停的提高福利讓自己邁入先進國家的行列,
結果這五年已開發國家開始自食惡果,過高的福利造成債台高築,
由奢入儉難,這句話恰巧可以替歐洲國家寫下最好的註腳。
民主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每次選舉就會有糖果,這邊拿巧克力,另一邊就拿水果糖,
民主國家向來都用福利買選票,用來買的錢以後可能還不出來。
如果你早就知道會走向破產的路,如果你早就預測失業率可能會飆到歐洲的十幾二十啪,
你會毅然決然的阻止政府亂花錢嗎?
如果每個人拿得少一點,就可以換得更長久的安和自足,不曉得大部分的民眾會不會答應?
c、獎盃迷思
自從退伍後筆者對台灣的科技股向來不太有期待,
日本地震,台灣也垮;泰國淹水,台灣也有事,
精密、高深技術全都在歐美日本手中,每年得一堆什麼創新獎、發明獎,筆者覺得很多都是bullshit,
因為我們頂多是在別人研發的基礎上去創新,就算是什麼國際前幾名都一樣,每年付的權利金永遠都這麼高,
殘酷一點,筆者覺得台灣科技股的根本沒有優勢。
最近幾年台灣又被韓狗搞得七葷八素,有專家分析因為台灣中小企業過多,所以敵不過等同韓狗國營企業的三星。
最近又有人高喊台日結盟以抗韓,筆者對於小日本到底會不會拿出真正壓箱底的技術抱持高度的懷疑,
也對台灣始終沒有高階技術感到可悲。
筆者很納悶,為什麼現代汽車受到福特技轉之後,就可以一路茁壯,台灣的汽車業者始終只能生產一堆日本的低階汽車?
「啦俊」美其名國產,但被一堆網友吐曹零件都是日本貨,同樣是人,台灣的汽車這五十年來一直原地踏步。
如果傾國家資源扶植企業是成功的選項,那台灣為什麼不趕快整並中小企業呢?
不過中小企業整合了,台股可能就少了很多狂飆的中小型個股。
筆者想給媒體忠告,
與其花時間在那裡報什麼發明創意獎這些台灣之光的消息,
不如先看看台灣企業的獲利到底和韓狗、香港、新加坡差距多少吧。
獎盃,放在家裡就好,其實沒有什麼好說嘴的。